在互联网上,总会看到和听到有人说:以前那么苦,现在这么富,为何现在的年青人比过去还丧,天天大呼着“躺平”呢?
是啊!
按理来说,人民物质越来越丰富,交通越来越便利,人均收入稳步升高,大家应该感到满足和开心才对,为何都一副闷闷不乐、无欲无求的模样?
根据本人近三十年的人生经验和浅显拙见,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出生环境励志,却隐藏着压抑的种子。
咱们这代人,成长的环境一直烙着上一辈人的印记,他们过去的伤痛在言传身教里无意间传导给了我们,潜移默化地把压力和负面情绪强加在了我们身上。
上一辈多数出身农村,学历很低,人生轨迹极其平庸,社会的毒打除了让他们认清了现实和增长了对人的辨别以及那少得可怜的见识之外,只剩下了年轮透漏着的沧桑。所以,虽做了父母,却给不了儿女什么,提供不了富足的经济,也无法植入堪用的三观和教育。
于是,上一辈的痛苦经历使他们心有余悸,迫切地希望下一辈人别受自己的苦,而自己的眼见和学识又难以将这种思想用合乎理性的语言来表达,最后,便成了千篇一律的功利教育!
苦难孵化成了压力,压力演变为了言语,言语带着负面情绪,侵袭到了下一代的脑子里,使危机意识伴随着他们从上学到恋爱,甚至为人父母之后还翻了倍!
努力没有错,未雨绸缪是明智之举,但人一直绷紧着神经,快乐慢慢就失之交臂。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个成就,立马就面临着下一个挑战,期间的缓冲期越来越短,任谁也很难洋溢出幸福的脸庞。
所以,我们常常在现实里见到那些年入几十上百万的高官或身价上千万的大老板,他们表情很单一,笑的很浅,你很难感觉到他们很开心。
或许这有他们这个档次的素养,但更多的则是他们很忙,压力太大,无暇停歇和享乐!
其实压在他们头上的还有上一辈人感受不到的对比!
我的父辈们,在青年时代,多数时间都待在农村,从事生产,忙于体力,封闭的环境,大家穷的很相近。
所以,身份的高与低、物质的富足和匮乏似乎没那么重要,因为周围的对比相差太小,能仰望的有钱人很少,在生活里也不常见。
于是,穷一点就穷一点吧!大家都这么穷,就不觉得自己穷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了。
可是,咱们这代人不一样了。
互联网的发达使信息的传递变的尤其简单,一个月薪二千五的服务员可以窥探几十亿身价老总的生活日常,一个城市的有钱人频频出现在底层的朋友圈里,而从小到大的无数朋友和过客的现状更是不请自来。
再叠加另一个虐心的现实,让破防来的无比猛烈。
那就是贫富差距下无数人的起点比过了很多人的终点,且这个终点遥不可及。
他们明白了,原来努力只是“成功”表格里的一个方框而已。
自己努力过,奋斗过,换来的不是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而是空闲时间近乎于无,娱乐享受等于没有,升职加薪给了房租,时间太少谈恋爱都难,存款见涨而首付无望!
还奋斗个屁啊!
步入下一个阶段的中年人其实也没好在哪里,还带着枷锁的禁锢。
经济一般的左支右绌,贫贱夫妻日常吵嘴,人情世故成了累赘,抚养孩子身心俱疲,教育竞赛榨干积蓄,这些都是可预见的将会伴随未来无数年的负累。
在这样的生活里,他们活成了一个个符号:父亲,母亲,儿子,女儿。
唯独没有自己!
而这样的生活一眼望到了底,且可见的未来也看不到希望,阶级固化这么严重,孩子大抵是要复制可怜的自己!
两代人的对比在我和父亲之间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父亲是一个很懒散、排斥学习、不停劝告、嬉皮笑脸、见识短浅的人。
但他活的很开心,甚至有点没心没肺。
他小时候经历了物质极其匮乏的穷困,成年后面对着八九十年代的动荡,有了我之后做小本生意艰难度日,我上学后到了城里做农民工,直至今日。
脸上全是岁月的痕迹,穿着简朴,食物毫无讲究,有肉就行,嗓门很大,不怎么通人情,但没活时可以日复一日的看电视,吃了看,看了睡,醒了继续看!
真的,我好羡慕他!
像我这么个废物,没事业没存款没娱乐,下班就看书写作,痴迷于文字,却感受不到快乐,偶尔放松几个小时,只感到负罪!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句话无法概括这一代人“丧”的本因,只能解释“躺平”的部分缘由。
是的,房价收入比全球前列劝退了无数人,但这只是与旁人“对比”的一个指标。
而根源则是我们生长的环境使我们接受不了被放大的落差。
对此,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这个难题让我这么一个loser来回答,简直杀人诛心!
因为,躺平大军里,也有我一个,只是我虽躺平了,但没躺完全。
只是对未来毫无念想了,也不抱期望了。
班要上,书要看,文要写,至于结果如何,看天数吧!
仅有一个无奈之举:接受现实!
直面平庸的自己,承认自己没有才华和能力,接受自己的未来会一直过物质和经济以及地位都不高的生活。
卸下繁重的压力,释放真实的自己,在生活琐碎里找乐子,或许能冲淡现实的凌辱!
有钱了,谁会丧。
以前哭的是肉体 现在累的是精神
现在穷已经不是丢人的事 我们只想及时行乐了
是啊 我们为什么喊着要躺平
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吗
快出货
房价劝退了太多怀着希望的人
生活所迫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