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事情,成与不成中间有个度,劲使大了不行,使小了也不行,这个度就是适配性。
年轻男女,经常会遇见一些心仪的对象,梦中情人。
对自身认识比较深刻的人,会知道“这是我的菜”,“这不是我的菜”,很轻易的对这段感情的适配性有了考量,成与不成,自身都在理解范围内,因为对方是贴切你的就是你的菜,不贴切你的就不是你的菜,成事有谱。
而有些笨的呢,明明“不是你的菜”,却认不清自己,最后性格不合,三观不合,各方面都出入太大,最后分道扬镳,还万分痛苦。
可见,这个“度”,这个“适配性”很重要。
有时候许多事情在于我们怎么选择,而怎么选择应该先取决于认识自身,知道自己是“哪根葱”,再找合适的“大白菜”。
在投资这件小事情,也是同理。
千人千面,交易者的性格也好,财富地位也好,社会经历也好,都不尽相同,为什么在A身上能成功的策略,在B身上却不行,本质上就因为A,B二人乃不同性格之人,财富多寡这还是次要的。
对于A来讲,他能成功的策略就刚好属于“他的菜”。
而对于B来讲,他执行学习A的策略但很明显这个策略不是“他的菜”。
所以“策略的适配性”这个观点非常重要。
天生比较敏锐,对钱财波动非常敏感,就像水中的小鱼咬钩,漂动了你就提,性格如此。
有些人呢,又天生迟钝些,对波动没那么敏感,没大货不肯收线。
这种性格差异,并不存在哪种好,哪种坏,都是一样的,对应的也有可解的策略,你把对你有效的东西,跟那些截然相反性格的人去听,他不理解这是正常的。
你让一个天生浮躁的人去坐那里稳当当,他做不到,那你把那种至关重要的大事交代给他,抛锚的概率就大。
所以不单单是投资,做企业管理识人、辨人、用人也是同理,根据人是如何,分配合适他的“职责”,让他的能力与他职责的适配性达到最高。
回到投资上来讲,在制定投资策略时,第一要先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
自己是什么,性格特点是什么,求快还是求慢,执行哪个能更容易,结合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去做策略,做系统。
就拿我来讲,不喜劳心劳力,不爱盯盘,不注重尤其小的细节但注重中期视野,不爱承受过大的回撤风险,对持仓财务波动没那么敏感,对物质生活没那么高追求等等,这种性格特征决定了我能非常好的执行我所设置的系统,适配性可以达到极高,在执行过程中几乎就很少压力。
许多投资者,拿着别人的策略,当圣经,最后发现自己难以执行下去,究其根本就是这个“适配性”不高,不是你的菜。
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的“适配性”,才知道“菜是不是你能吃的”,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不要在那些“明知不适合自己的事情上耽误太久”,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自己好点
脚穿鞋舒服,都舒服
一叶障目就是说的这个
只有试过才知道合不合脚
请 登录 后评论。